乙巳蛇年春節即將到來之際,習總書記來到遼寧,看望慰問基層干部群眾,向全國各族公民致以夸姣的新春祝愿。
走進北京胡同,同居民一同包餃子﹔來到山西臨汾,興致盎然做年饃﹔在內蒙古,同牧民們一同觀摔跤,看賽馬,祝愿來年風調雨順……黨的十八大以來,每当新春佳節,習總書記總是來到干部群眾中間,問民生冷暖、聽群眾心聲、送新春祝愿,同我们一道謀劃來年發展。
循著習總書記跨过十余載的春節足跡,公民江山的夸姣圖景、神州大地的萬千氣象躍然眼前。
崎岖的山丘之間,一條剛完结加寬修整的柏油路弯曲向前,直通梁家河村。路途兩側,一串串紅燈籠高高挂起,迎候歸鄉過年的人。
40多年前,習同志心懷“要為公民做實事”的目標離開梁家河,返京求學。2015年春節前夕,這位“黃土地的兒子”沿著這條路,回到自己牽挂的“第二故鄉”,看望父老鄉親。
一晃又是十年,梁家河再煥新顏。鄉親們端穩“產業碗”、吃上“旅行飯”。村裡900多畝果園實現數字化、智能化種植,一年旅行收入就有600萬元左右。“村裡家家戶戶收入都不錯,日子适意得很,就盼著總書記再回來看看,聽我們說說現现在的好光景。”梁家河村老支書石春陽說。
90多年前,老一輩革新家在井岡山建立起榜首個農村革新根據地,點燃燎原的星星之火,中國革新迎來曙光。
2016年春節前夕,習總書記來到井岡山,仰视革新勇士陵園,调查八角樓革新舊址群。
“總書記一邊聽講解,一邊詢問有關細節。”井岡山革新博物館講解員黃俊峰回憶說。
现在,臨近春節假日,曙光路上游人比平時更多了。眾多游客沿著習總書記的足跡,來此重溫紅色歷史、罗致前行力气。
年幼的孩子特意為紅軍勇士帶來布娃娃禮物,退伍老兵一連幾天反復來此參觀……這些感人至深的場景,讓黃俊峰時時回想起習總書記所說的那句話:“井岡山是革新的山、戰斗的山,也是英豪的山、光榮的山”。
“這幾年,來參觀的年輕人越來越多了。我們調整了講解內容和视点,期望游客們能在這裡見人見物見精力,把井岡山的英豪事跡和光榮歷史牢記在心、傳揚開去。”黃俊峰說。
沿著悠長的古道一路向前,非遺魚燈灿烂靈動,一條條紅色的祈福絲帶迎風飄揚……春節前夕的山西平遙古城,濃厚的年味迎面而來。
2022年春節前夕,習總書記自迎薰門步行入城,登上城牆俯视古城全貌。那次调查,總書記指明歷史文明遺產“不僅屬於我們這一代人,也屬於子孫萬代”,要求“守護好前人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
“總書記的叮囑,我們時刻不忘。”平遙縣文旅局文物办理股股長閆海濱說,為保護古城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在國家文物局支持下,古城花費5000余萬元,對受損城牆“修舊如舊”,並對城隍廟、清虛觀等古建筑開展保護修繕。
海河之畔,天津最早的經濟、文明、商貿聚集地——古文明街升騰起濃濃的節日氣息。
熱鬧吵嚷的老街上,黑漆金字的木制牌子“楊柳青畫店”分外有目共睹。走進店鋪,一幅幅涵义夸姣、喜慶十足的年畫讓人感受到春節的氛圍。
天津楊柳青畫社高級工藝美術師蘇麗妍正忙著向顧客作介紹:“過年貼年畫的老傳統又回來了,這兩年的春節都是我們的銷售顶峰期。”
2024年春節前夕,習總書記來到這裡,細細觀看“勾、刻、印、繪、裱”道道工藝。
“總書記對楊柳青年畫的關注和重視讓人感動。我有責任把這項技藝傳承好、宣傳好。”回憶起那一幕,蘇麗妍依然慨叹。
一年來,畫社團隊深耕“老版復生”項目,第一批選擇了6幅廣為人知的娃娃類年畫木版,以傳統工藝復刻,使其煥發新的生命力。
“這些古版、古畫被賦予了新生命,更生動地‘活’在當下。年畫也不再僅是‘過年的畫’,而是融入更多新時代的日子場景。”蘇麗妍說。
距“草原天路”15公裡,一排排黛瓦白牆的二層小樓映入眼帘。山居與美景相辅相成——這是河北張家口市張北縣德勝村。
臘月朔風凜凜,乡民徐海成家的小院裡卻滿是暖意。他將一個個紅燈籠挂起,小院頓時喜氣洋洋。廚房裡,老伴兒正帶著孩子們忙著炸“開口笑”、炸年糕,討個“笑口常開年年高”的好彩頭。
2017年春節前夕,習總書記踏著皚皚白雪走進徐海成家。種馬鈴薯的收入、孩子的學費、白叟的醫藥費……坐在客廳裡,總書記同一家人算起了出入賬。“那時候,我們村還窮得很。我家才種著30畝地,一年忙到頭攢不下多少錢。”徐海成說。
他一輩子忘不了的是,總書記那天同大伙兒一塊謀劃致富路,鼓勵大伙兒做大做強馬鈴薯產業。這讓徐海成和鄉親們覺得日子有了奔頭:“沿著總書記指的路往前走,荒灘地也能蹦出‘金蛋蛋’。”
现在,徐海成承包了120多畝地,種植馬鈴薯等作物,還買了新迁延機。“照顾完自己的地,我還能開著這‘新伙計’幫別人家犁地、收馬鈴薯,又多了一份收入。”說起現在的日子,徐海成樂得合不攏嘴,“就盼著能有機會再給總書記報報家裡的賬。”
徐海成一家的變化是德勝村變遷的縮影。依托發展馬鈴薯種植加工、生態養殖等產業,德勝村全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2萬多元,比8年前翻了好幾倍。
頂風踏雪尋找致富路,隻因溫暖中國年的畫卷裡不能少了困難群眾的笑臉。不辭勞苦體察民意,隻因大众一蔬一飯,都關系著夸姣中國年的成色。
甘肅蘭州市城關區76歲獨居白叟張淑瑩從家出發步行10多分鐘,便來到了社區“虛擬養老院”的餐廳。6個菜每頓更換、恣意選用,再配上一碗白米飯,一餐隻需求8元。
2013年2月4日,這家餐廳迎來一位特别“訪客”——習總書記。“飯量夠不夠”“衛生不衛生”,總書記仔細詢問,還幫就餐的白叟端來一盤熱氣騰騰的飯菜。
“總書記身體力行關愛老年人。”盡管已過去10多年,習總書記到訪的場景依然讓餐廳負責人傅連鴻記憶猶新。
10多年來,餐廳屡次创新,不僅擴大了白叟就餐區域面積,還增設了閱覽區、休閑區。菜單更是根據白叟需求不斷更新,力求營養均衡、葷素调配、少油少鹽。
“總書記來我們餐廳调查時祝願白叟們身體健康、安享晚年。期望能通過我們的尽力,為周邊老年人帶來健康的飲食,更帶來家的溫暖。”傅連鴻說。
春節臨近,北京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一派繁忙现象,商戶們議價格、搬貨品,好不熱鬧。
從老撾新建的毛豆種植基地趕回北京,蔬菜商戶谷志龍立馬投入到春節保供作业中:“春節期間群眾對蔬菜需求量大,我們可不能歇息,得全力保证市場供應。”
2023年春節前夕,習總書記通過視頻同批發市場留守的商戶和採購年貨的群眾連線,谷志龍正是其间一員。
“總書記詳細詢問菜價和市場運行情況,囑咐我們在拓宽貨源、豐富品種、保証質量上下功夫。”谷志龍說,這兩年,他帶領團隊一邊尽力擴大種植規模,一邊不斷提高產品質量把關才能,期望能不負總書記期望。
“不光是我,我們新發地的商戶們干勁都足著呢。”谷志龍說,這些天,新發地市場每天有2萬噸蔬菜上市,全力守好老大众的團圓“好食光”。
從內蒙古阿爾山市穿越林海雪原,陸軍某旅三角山邊防連駐扎在這裡,守護著國門。
三角山邊防連二級上士李長月已在崗位上度過了好幾個春節,但形象最深的,還是剛入伍時的那次。
11年前的農歷臘月廿六,習總書記冒著零下30多攝氏度的嚴寒慰問在邊防線上巡邏執勤的官兵,還在連隊食堂同戰士們一同用餐。
“習主席邊吃邊同我們拉家常,特別親切。”李長月說,習主席的到來,“就像家人來看望一樣”。
“戰天斗地,爬冰臥雪,戍守邊關”,習總書記對邊防軍人的必定,時時鼓动著李長月。本来计划兩年后退伍繼續完结學業的他,在這個一年中有半年被冰雪覆蓋的当地扎下了根。
這些年,邊防連巡邏的路從土路、砂石路變成了柏油路,遠程視頻監控系統幫助值勤員實時監控邊境情況,戰士們的物資供給也更豐富了。
本年過年,李長月還和戰友們網購了彩燈、對聯,營房裡透著年的滋味、家的溫暖。
“盡管我們遠在邊疆,但我們都知道,與邊防線緊緊相連,習主席和我們一般戰士心心相通。我們必定會為祖國站好崗、放好哨、守好邊,不負習主席的重托。”李長月說。
從村口沿著寬敞的戰旗路進村,綠樹夾道而種、紅色燈籠高懸,家家戶戶院裡挂滿油亮亮的臘肉臘腸,映襯出充足年景。
當時,習總書記細細观察特征農副產品和蜀繡等手艺藝品展现,同鄉親們親切沟通,叮囑“要把發展現代農業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中之重,把日子富裕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中心任務”。
為把習總書記的囑托落到實處,戰旗村成立了一支黨員志願服務隊,教技术、做幫扶,以黨建帶動鄉村振興。
剛剛過去的一年,戰旗村的黨員們更忙了。村黨委書記高德敏介紹,村裡建起了糧食烘干中心,现在已經烘干了3900多噸糧食。鄉村旅行越來越紅火,上一年村旅行收入達4000多萬元。
“好日子是奮斗出來的!”高德敏說,“我們戰旗村人會繼續好好干,以產業興帶動大众富,走好鄉村振興的阳关大道。”
贛鄱大地,街头巷尾車水馬龍。位於江西南昌的華潤江中灣裡制造基地(江中藥谷)智能化生產車間裡,上百個機械手臂此起彼落,無人駕駛AGV小車沿著設定路線高速運轉。
2016年2月3日,習總書記走進江中藥谷,观察產品展现,視察自動化生產線和質量檢測中心,語重心長地叮囑:“中醫藥是中華民族的瑰寶,必定要保護好、發掘好、發展好、傳承好。”
基地總經理鐘志堅形象十分深入,習總書記這份沉甸甸的囑托,令他“看到了中醫藥的未來”。
“通過企業自主創新,现在江中藥谷固體制劑車間,制粒、混合、壓片等關鍵工序都實現連續化生產,生產功率提高15%,年產值達12億元。新的一年,我們期望能將相關技術推廣到更多制藥企業,更好助力中藥制造產業升級。”提起新年計劃,鐘志堅决心滿滿。
春節將至,FAST現場維保負責人雷政依然繁忙在崗位上,保证望遠鏡穩定運行。
“每到家國同慶的日子,我總會想起‘天眼之父’南仁東先生,想起他舍小家為我们的愛國情懷。這激勵著我不论多難多累都要扎根‘天眼’、守護‘天眼’。”雷政說。
2021年春節前夕,習總書記调查貴州時親切會見“中國天眼”項目負責人和科研主干,勉勵我们“以南仁東先生為榜樣,弘揚科學家精力,勇攀国际科技顶峰,加速從跟跑向並跑領跑轉變”。
無數“南仁東”的堅守與奮斗,換來了“中國天眼”的全天候穩定運行和性能不斷提高。到2024年11月,“中國天眼”發現脈沖星數量已打破1000顆,超過同一時期國際其他望遠鏡發現脈沖星數量的總和。
“‘中國天眼’令我國在射電地理研讨領域實現從追趕到領跑的跨过,這有力証明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這條路我們走得通、走得好!”新的一年,雷政期望把望遠鏡的維保作业做得更扎實,讓仰视星空的大國重器更加“耳聰目明”。
做大米粑粑是佤族新年的傳統。每當此時,乡民李發順都會想念起習總書記那聲“有福有喜”。
2020年春節前,習總書記走進李發順家,同鄉親們圍坐在一同聊家常。李發順邀請總書記一同制造大米粑粑。
“總書記做得很細致、很用心,做完還笑著說,‘摁了個福字,再來一個喜字,有福有喜’。我們我们都兴起掌來。”李發順回憶道。
當年還在准備考研的女兒李連歡,现在已研讨生畢業﹔當年想當兵參軍的兒子李連斌,在部隊全部都好。李發順說,總書記鼓勵孩子“有志者事竟成”。這是追夢的力气。
现在的司莫拉佤族村,青山環抱,屋舍儼然,各類專業协作社欣欣向榮。村裡大力發展旅行業,2024年迎來游客超過50萬人次。乡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9年的1.4萬多元,漲到了2024年的2.4萬多元。
春節快到了,乡民們用燈籠和春聯將村裡裝點一新。我们聚在一同,又唱起給習總書記唱過的那首《阿佤公民唱新歌》。
“共產黨光輝照邊疆,山笑水笑人歡樂。社會主義好哎,架起夸姣橋。哎……路途越走越寬闊,越寬闊……”
公民日報社概況關於公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协作加盟版權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
人 民 網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